曾經在互聯網上讀到一篇某影星的育兒心得,標題是《給兒子最好的營養品是苦頭》,內容主要講及父親為了培養兒子的堅毅獨立,故意「自找苦吃」,給兒子刻苦的訓練。雖然該篇網路文章後被揭發為失實報道,但筆者覺得當中父親的心思卻仍然值得討論。
作為父母,最大的心願往往都是希望子女平安快樂。不過除非你真的能夠保證孩子人生中只有甜點(即順境、快樂、安逸、成功等等)而沒有苦頭(如逆境、失望、艱難、挫折等),否則讓孩子「先苦後甜」確實比「先甜後苦」來得有智慧。不少研究指出,在過度保護中成長的孩子,他們的自信心、情緒管理能力、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人際關係都比較遜色。當父母努力安排最好的給孩子,竭力為他們移走成長路途上的沙石時,孩子們的抗逆力正好也悄悄地被送走了。對孩子服侍周到的父母可能是在告訴孩子「你無能力照顧自己」或「你無須為此負責」;為保障孩子不受傷害而阻止孩子參與各種活動,又或者在參與前要做許多安全措施的父母,可能正告訴孩子「這個世界危機四伏」;讓孩子凡事稱心如意、有求必應的父母可能正告訴孩子「你是世界的中心」;凡事要求孩子順從,保證孩子在其預設的方式中行事和成長的父母,可能在告訴孩子「你無法自主自決」。以上這些潛台詞,真的是父母想告訴孩子的嗎?經常「聽到」這些評語的孩子,要如何建立出自信、自立、勇敢而有肯承擔的品格呢?事實上,我們發現許多在過份保護和操控中成長的孩子,長大後容易各走極端:或是傾向退縮和自卑,或是變得反叛和魯莽。
當然,我們亦不希望孩子只在挫敗中成長,因為我們知道過多的負面經驗亦無助孩子健康成長。那麼「甜頭」和「苦頭」應如何平衡?近年正向心理學的研究有一項有趣的發現可供大家參考。研究發現一個「神奇比例」,當正面經驗與負面經驗的比例達3:1或以上時,人們對生活的滿足感和抗逆力會從走下坡轉為向上提升。而研究員亦發現,假若神奇比例過高,達到11:1時,人們的快樂感和抗逆力又會反過來下跌,由此可見負面經驗確有其存在價值。
以上的神奇比例是一個有趣的發現,不過筆者並沒有意思要家長「規劃」着孩子的正負面經驗,這樣可能只會是另類操控。事實上,父母也沒可能完美地「製造」正負經驗給孩子。筆者只希望提醒各位父母,假若你發現自己「忍不得」孩子不開心、失望或遇上各種負面經歷,那就請你嘗試放手吧!讓孩子在一點點「苦頭」中學會堅毅吧!相反,假若你發現孩子經常哭鬧、傷心或迴避挑戰的話,那就請你多給點鼓勵和給予正面經驗的機會,讓孩子在「甜頭」中建立積極和衝勁吧!
撰文:許子頴女士 (香港臨床心理學家公會註冊臨床心理學家)
**原文刊載於 苦頭?甜頭? – CLASSROOM, 筆者在轉載時略作修改
Comments